又苦走血,病在血,无食苦;咸走骨,病在骨,无食咸。阴欲脱者,补阳以挽之,如回阳饮是也。
视歧失正,则两睛之所中于物者不相比类而各异其见,是以视一为两也。肺主气,气须何法以化之?
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,则所满者皆寒邪也。甚至有元气素亏,猝然仆倒。
并者,阳邪入于阳分,谓重阳也。寒则涩不能流,温则消而去之。
在肠胃之时,贲向腹胀,多寒则肠鸣飧泄,食不化,多热则溏出麋。邪气自风府日下一节,故于二十五日下至尾,复自后而前,故于二十六日入于脊内,以注伏膂之脉。
太阳在泉,寒淫所胜,而亦病及火腑也。以阴阳言,则形与气皆阳也,故可以温;味与精皆阴也,故可以补。